1、趙氏孤兒無疑是一個煽情催淚的故事:趙家遭遇奸臣滅門,孤兒僥幸死里逃生,八位義士前仆后繼,血海深仇終得昭雪。
【資料圖】
2、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動地的情義,價值千金的忠誠,讓這個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觀眾的追捧,在其中,大家找到了久違的“堅持”和“溫暖”,心靈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撫慰。
3、但是,在一次又一次的轉(zhuǎn)述和接受的過程中,歷史的本來面貌漸漸被大家遺忘了、忽略了,故事重復(fù)千變就成了歷史,然后就變成了信史。
4、然而,歷史真的會有如此多情,如此煽情,如此矯情嗎?歷史上的“趙氏孤兒”又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之下成為孤兒的?歷史上真實(shí)的“趙氏孤兒”關(guān)乎正義和忠誠嗎?既然是說“趙氏孤兒”的故事,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,“趙氏”指的是誰?這一切要從晉文公開始。
5、晉文公名曰重耳,乃春秋時期晉國獻(xiàn)公的兒子。
6、重耳大名鼎鼎,經(jīng)歷坎坷而傳奇。
7、他的坎坷遭遇和一個女人有關(guān),這個女人就是驪姬。
8、在一次戰(zhàn)爭中,作為勝利者,晉獻(xiàn)公得到了兩個女孩——驪氏姐妹。
9、晉獻(xiàn)公將她們納入后宮,寵愛無比。
10、等到驪姬生下一個男孩之后,晉獻(xiàn)公為了表達(dá)自己對于驪姬的喜愛,就決定廢掉原來的太子,改立驪姬的孩子。
11、另立太子當(dāng)然是件大事,晉獻(xiàn)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。
12、為了清除障礙,他決計就將包括原來的太子和重耳在內(nèi)的諸王子打發(fā)到外地去。
13、即使這樣,驪姬依然不放過他們,極盡落井下石之能事,太子和重耳他們只好流亡別國。
14、這是一次漫長的流亡。
15、等重耳再次踏上晉國的土地之時,已經(jīng)是19年之后。
16、令人欣慰的是,流亡歸來,重耳就被擁立為晉國國君。
17、在這漫長的流亡生涯中,重耳身邊始終有一幫忠實(shí)的擁躉跟隨。
18、其中最重要而且功勞最大的一個人就是趙衰。
19、趙衰有多重要呢?一個例子也許可以說明問題。
20、在重耳流亡到齊國的時候,齊桓公以禮相待,很給重耳面子,不僅把公室的女兒嫁給他,還送給了他80匹駿馬。
21、重耳沒有受到過如此的待遇,因而,在溫柔富貴鄉(xiāng)里,他喪失了所有的斗志,感覺就這樣在齊國終其一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22、他這樣想可以,但跟隨他的人不干了。
23、是啊,大家跟隨你,就是覺得你有前途有奔頭是潛力股啊,一旦你重耳在齊國止步不前,每天醇酒婦人享受起來,不再想著殺回晉國,大家辛辛苦苦跟隨你這么多年,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?關(guān)鍵時候,趙衰果斷出手,用高度酒將重耳灌醉,在其半夢半醒之際,直接裝進(jìn)車?yán)锢隽她R國國境。
24、待重耳酒醒之后,早已被趙衰他們拉到了另外的國家。
25、很顯然,若沒有趙衰他們的堅定支持,沒有趙衰他們的苦口婆心,就不可能有重耳后來的發(fā)跡。
26、用《史記》的話來評價趙衰就是:“文公所以返國及霸,多趙衰計策。
27、”所以,重耳做了國君,功勞最大的趙衰就被封為原邑大夫,并且在朝堂之上代理晉國國政,他的身份一下子變成了晉國的公卿。
28、趙衰的繼承人是他的兒子趙盾,在晉文公重耳去世之后,趙盾繼續(xù)代理晉國國政,輔佐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。
29、趙盾主持國政兩年之后,晉襄公就去世了。
30、晉襄公的去世,給趙盾出了一個大難題,這個難題給趙盾以后的日子帶來嚴(yán)重的影響。
31、這個問題和晉襄公的太子有直接關(guān)系。
32、晉襄公的太子叫夷皋,本來父死子繼,理所應(yīng)當(dāng),但是,因?yàn)楫?dāng)時夷皋年紀(jì)太小,趙盾覺得這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,怎么作國君?因此,趙盾打定主意,不讓太子接任,要改立晉襄公的弟弟、太子的叔叔、當(dāng)時正作為人質(zhì)滯留在秦國的公子雍為國君。
33、主意既定,趙盾馬上就付諸行動,在第一時間派使臣前去秦國迎接公子雍。
34、從這一行動可以看出在晉國政壇上,趙盾已經(jīng)到了只手遮天、隨心所欲的程度。
35、但是,趙盾也有趙盾的缺點(diǎn)和軟肋。
36、他是靠了他的父親追隨重耳才換來了今天的地位,在某種程度上,趙盾只能算是“權(quán)二代”,“權(quán)”而不“貴”。
37、雖然趙盾位高權(quán)重,但和晉國統(tǒng)治者沒有任何血緣關(guān)系。
38、在宗法社會,趙盾實(shí)在稱不上貴族。
39、他們趙家在晉國政壇也沒有足夠的人脈關(guān)系,沒有人脈關(guān)系就等于沒有足夠的實(shí)力。
40、太子夷皋的母親就是拿捏準(zhǔn)了這一點(diǎn),開始找趙盾討說法,表面上她用的武器是眼淚,但實(shí)際上她真正的武器是她背后的宗族。
41、太子既然能被立為太子,他背后一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。
42、而趙盾也許正是為了改變這一現(xiàn)狀,才以太子年齡太小為借口,要另立國君。
43、一旦成就此事,趙盾就有了立國定主之功,不但有效地改變了晉國的政治生態(tài),而且將更加突顯其位高權(quán)重的形象。
44、太子背后的力量不肯善罷甘休,太子的母親更是不依不饒。
45、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攔著趙盾,啼哭不止,她甚至不顧身份,見到趙盾就下跪,弄得趙盾手足無措。
46、她只問趙盾一個問題:“請你告訴我,剛?cè)ナ赖南骞惺裁催^錯,你為什么要拋棄他的太子而另立國君?”問得趙盾是啞口無言。
47、趙盾為此事憂慮,越想心越虛,太子背后的勢力、太子母親背后的勢力,不知比趙盾強(qiáng)多少倍,如果另立別人頂替太子,也許會有想不到的事情發(fā)生。
48、趙盾騎虎難下,只好改弦更張,答應(yīng)按既定方針辦,國君的位子還讓太子來坐。
49、接任的太子就是后來的晉靈公。
50、這件事情又說明雖然趙盾只手遮天,但他還有所顧忌,不能為所欲為。
51、太子即位,可被趙盾正式派到秦國去迎接雍的人已經(jīng)在歸途上。
52、無奈之下,趙盾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隊(duì),去攔截并干掉早前派到秦國應(yīng)請公子雍的那批人。
53、趙盾必須把這個屁股擦干凈。
54、既想只手遮天,又不能無所顧忌,同時思維又不縝密,這樣的人想平平安安占據(jù)高位,似乎不會有那么容易。
55、在他志得意滿之時,危機(jī)已悄悄向他走來——在太子母親的心目中,在太子擁護(hù)者的心目中,在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晉靈公本人的心目中,趙盾是一個心懷不測的奸邪小人,是自己的敵人。
56、這樣的情形之下,慢慢長大的晉靈公該怎樣處理和趙盾的關(guān)系呢?歷史的記載很耐人尋味。
57、長大后的晉靈公自暴自棄,驕縱無常,其行為到了讓人瞠目結(jié)舌的程度。
58、譬如,他平時喜歡爬到王宮最高的建筑上,用彈弓往下射過往的行人。
59、行人為了不被射中,就會四處躲閃。
60、每當(dāng)晉靈公看到下面的行人驚慌失措、像無頭蒼蠅逃竄的樣子就會特別開心。
61、晉靈公愛美食,但胃口很刁,有一次吃熊掌,他覺得廚師做得火候不到,就傳令殺掉廚師,大卸八塊,放在筐子里讓宮女們頂在頭上運(yùn)到外面去。
62、晉靈公這樣的荒淫無道,表明了一種態(tài)度:你趙盾不是執(zhí)掌國政嗎?我偏不和你配合,偏不和你合作。
63、當(dāng)年你連廢掉我的心思都有,我今天為什么還要和你一唱一和呢面對這種情況,主持國政的趙盾只有時時進(jìn)諫,靈公呢,則是任憑風(fēng)浪打,穩(wěn)坐釣魚臺,對于趙盾的意見一概不予理睬。
64、一來二去,兩人的關(guān)系就發(fā)展到了不可調(diào)和的程度。
65、這就出現(xiàn)了《趙氏孤兒》中所講述的情節(jié):晉靈公派刺客去殺趙盾,結(jié)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,自尋短見去了,趙盾僥幸得以存活。
66、一計不成,再生一計。
67、晉靈公以宴請為名,想趁機(jī)埋伏好士兵除掉趙盾,可是中間有人給趙盾通風(fēng)報信,趙盾再次逃脫。
68、這些后來都成了晉靈公的罪名,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事情的不可思議之處:一般來說,用刺客去殺人的人,往往都是弱勢群體,譬如燕太子丹讓荊軻去殺秦始皇等等。
69、而身為國君的晉靈公居然用如此的手段來解決問題,可見在晉靈公那里,趙盾已經(jīng)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。
70、晉靈公連續(xù)兩次下手都沒能得逞,趙盾又該如何應(yīng)對呢?三十六計,走為上。
71、于是,趙盾倉皇出逃。
72、趙盾這一逃卻逃出來了意外。
73、趙盾前腳剛走,晉國后腳就出了大問題:趙盾的同父異母兄弟名叫趙穿,他就在朝廷之上公然殺死了晉靈公,此時,趙盾連晉國國境還沒有出呢。
74、趙盾聞聽消息,馬上興沖沖調(diào)頭返回。
75、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晉國都城,料理亂局。
76、他果斷地讓趙穿從周朝的京城迎來晉文公重耳的兒子,晉襄公的弟弟,晉靈公的叔叔黑臀,讓他即位,這就是晉成公。
77、史書沒有記載在晉靈公被殺這一事件中,趙盾到底發(fā)揮了什么樣的作用,但有一點(diǎn)是明確的,晉靈公的被殺,趙盾難逃干系。
78、果然,不久之后,晉國朝野就對此有了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。
79、國人這么議論趙盾:“你身為正卿,說是逃亡,卻連國境都沒有走出。
80、等到你回來繼續(xù)主持朝政之時,你也不追查國君被殺的事件,更不去誅討逆賊,真有你的??!”所以,晉國的史官就在史書上這樣記載:“趙盾弒其君!”意思就是趙盾有殺君之罪。
81、這個史官名叫董狐,董狐因在此事上堅持原則而名垂青史。
82、孔夫子曾對此大加贊賞。
83、后來文天祥在《正氣歌》里也曾這樣寫道:“在齊太史簡,在晉董狐筆。
84、”通過這些,我們也許可以看到,世人和歷史并沒有站到趙盾這邊。
85、同時這也讓我們看到,歷史上真實(shí)的趙盾,和《趙氏孤兒》中趙盾的形象相去甚遠(yuǎn)。
86、晉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,在趙盾的幫助下,晉成公黑臀的兒子據(jù)即位,他就是晉景公。
87、在晉景公的時候,趙盾去世,他的兒子趙朔承襲了他的爵位,其夫人則是晉成公的姐姐。
88、此時,趙家已經(jīng)成為晉國政壇上炙手可熱的勢力了。
89、然而物極必反。
90、晉景公即位之后,要對趙氏家族下手了。
91、此事事關(guān)重大,晉景公在下定決心之前,顯然做過周密的部署。
92、首先,他把行動的前鋒選定為屠岸賈,之后將屠岸賈提拔為司寇。
93、司寇地位較高,略相當(dāng)于卿,主要職責(zé)就是掌管刑獄、糾察等事務(wù)。
94、為什么選定屠岸賈呢?首先,因?yàn)橥腊顿Z這個人是當(dāng)年晉靈公的近臣,深得晉靈公的信任。
95、而晉靈公是被趙盾的兄弟趙穿殺害的,因此,屠岸賈對趙氏家族心懷不滿,由來已久。
96、其次,他要讓讓屠岸賈制造政治輿論。
97、因?yàn)橥腊顿Z負(fù)責(zé)刑獄、糾察等事務(wù),因此,他就有資格重提晉國歷史事件,譬如重新審查晉靈公被殺事件。
98、屠岸賈果然以晉靈公被殺事件為突破口,抓著這件事不放手,揚(yáng)言要懲治當(dāng)年殺害晉靈公的元兇。
99、這樣一來,趙穿就在劫難逃,趙穿是趙盾的兄弟,此事最終也必然會牽連到已經(jīng)去世的趙盾。
100、一旦牽連到趙盾,那么趙盾的兒子趙朔就岌岌可危了。
101、因?yàn)橥腊顿Z公開宣稱:“趙盾雖然不知情,但仍然是逆賊之首。
102、做臣子的殺害了國君,他的子孫卻還在朝為官,顯然這不符合道德和法律,必須予以糾正。
103、”這是趙盾家族長期控制國政、朝政的自然反彈,也是晉景公意欲結(jié)束大權(quán)旁落局面所做的一次努力。
104、很明顯,這次重提歷史的舉動,矛頭針對的是趙朔,根本目的在于改變眼下晉國政治格局的對比。
105、但是,經(jīng)過了趙衰、趙盾、趙朔三代的努力,趙氏家族在晉國政壇上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出來了一支相對穩(wěn)定的力量,為了降低行動的風(fēng)險,屠岸賈采取的是突然襲擊的戰(zhàn)術(shù)。
106、他帶領(lǐng)將士在下宮突襲趙氏,殺死了趙朔、趙同、趙括、趙嬰齊,并且滅絕了他們的家族。
107、在這次大清洗中,晉景公還沒有喪心病狂到六親不認(rèn)的程度。
108、在趙氏被滅門之時,晉景公為自己的姑媽留了一條生路,讓懷孕的姑媽躲到自己的宮殿里,這個可憐的女人因此保全了性命。
109、趙朔的妻子后來生下來一個男嬰,這個男嬰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。
110、他的名字叫趙武。
111、這段史實(shí),就是趙氏孤兒之所以成為孤兒的原因,可以看做趙氏孤兒前傳。
112、這個命苦趙氏孤兒,將要迎來什么樣的命運(yùn)呢?經(jīng)過四代的積蓄和發(fā)展,至趙襄子時代,趙家再次成為晉國政壇重要的政治勢力,趙氏和知氏、范氏、中行氏、韓氏、魏氏號稱晉國六卿。
113、六卿之間勾心斗角,相互火并,最終的結(jié)果是,韓趙魏三家滅掉了晉國,三分其地,并建立起來了韓國、趙國、魏國。
114、趙氏家族終于跑贏了晉國,和別人一起瓜分了晉國!在這里,我們依然看不到戲劇《趙氏孤兒》中所宣揚(yáng)的“忠君”。
115、“三家分晉”是個標(biāo)志性事件,一般也被看作是春秋和戰(zhàn)國兩個時代的分界線。
116、晉國被一分為三,從此灰飛煙滅,代之而起的是三個國家。
117、建立了國家的趙氏,對歷史進(jìn)行了大規(guī)模的美容,因此,我們在他們自己所記錄的歷史中,看到的滿是冤枉和委屈,看到的是他們代表了正義和道德,趙氏孤兒的故事也被重新改寫,將晉國政壇的你死我活的斗爭,加入了忠奸對立的元素,并且自己總是站在正義的一邊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責(zé)任編輯: